水利工程
一、专业特色
水利工程专业是我校龙头专业,国家级骨干专业,全国水利优质专业,浙江省优势特色专业,浙江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核心专业,“金平果”中国高职院校专业竞争力排行榜前三。先后列为浙江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和国家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创新开设水利工程综合改革试验班—大禹班,成为国内水利行业的一块“金名片”。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精准对接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需求,培养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现代水利建设发展,具备水利工程设计咨询、建设管理、运行管理方面专业知识和综合实践能力,在城市水利工程及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领域具备现代水利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师资情况
专业教师团队有正高职称6人,二级教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博士7人,全国水利职教名师2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省部级教坛新秀4人,浙江省“151人才”2人,省水利厅“325拔尖人才”2人,水利部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浙江省专业带头人1人,浙江省“五水共治”技术服务团专家2人。
四、就业方向
毕业生面向水利行业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就业。毕业后能从事水利管理、水利工程勘测、设计与咨询、项目施工管理、材料检测及监理、工程维护管理等工作,为各类企事业提供现代化水利技术支撑。
毕业生可考取建造、造价、咨询、监理等执业证书,逐步发展为企业技术骨干或企业管理中坚力量。近年来,毕业生升学率30%以上,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形成了稳定的就业市场,毕业生供不应求,在水利行业影响力显著。
五、专业教授解答
1、目前水利行业前景怎么样?
水利是一项普惠民生的重要基础性行业,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浙江是水利大省,水利工程投资持续走在全国前列,在水利行业建设与管理并重的背景下,水利工程投资、水利管理业投资双增长,高素质的水利技术技能型人才持续短缺,水利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局面短期难以改变。
2、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如何?
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主要去向有:地方政府水利主管部门、工程勘测设计单位、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工程检测机构等。历经几十年水利行业耕耘,水利工程专业在省内以及长三角地区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就业市场,毕业生供不应求,同科水利的影响力在区域水利行业日益凸显。
3、本专业毕业生升学情况如何?
近年来,本专业学生升学率(含出国)持续保持在30%以上,可考取浙江工业大学、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等省内水利、土木类本科院校专业,达到所在学校的毕业条件后,可取得全日制本科文凭,本科毕业后,还可继续报考研究生。
4、主要课程有哪些?
公共基础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安全教育、党史国史等,培养学生人文修养、职场礼仪、创业思路、安全技能及办公文笔等综合能力。
专业基础课程: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工程力学、工程水文与水资源、水利工程制图与CAD、水利工程测量、建筑材料与检测、BIM应用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等,对水利专业基础内容进行通识培养,形成完善的专业基础构架。
专业核心课程:工程力学与结构、工程水文与水力计算、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闸站工程、供排水工程等,以项目为导向,理实一体化教学,进行水利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岗位工作核心技能的培养。
5、毕业后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实行2+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2年校内学习,0.5年跟岗实习,0.5年顶岗实习)。毕业后具备良好的人文职业素养、跨学科交流合作、扎实的综合办公应用及水利专业技能应用能力,能胜任中小型水利工程初步设计,水土保持、河道整治等水利工程项目咨询,现代化施工现场管理,基层水利管理等方面工作。具备考取国家注册建造师、造价工程师和注册咨询师等执业证书能力。
水利工程(中美合作)
一、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面向国际水利水电工程管理领域,依托国家级骨干专业——水利工程专业开设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以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为基础,与美国圣马丁大学合作办学。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国际化发展需要,具备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和较高英语应用能力,能从事国际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主要课程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美国圣马丁大学的土木工程大类人才标准,并结合国际水电建设项目管理领域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由中美联合研制而成。主干课程有:专业英语、商务英语、英语口语、国际工程项目管理、FIDIC条款、工程力学、工程测量、建筑材料与检测、水力学及试验、结构力学及试验、土力学及试验等;安排赴美游学、国际交流周和始业教育等。本专业的商务英语和英语口语课程由外籍教师授课,专业课程教学采用双语教育,其中,工程力学、工程测量、建筑材料与检测等6门课程由美方教师授课。
四、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获取水利工程专业专科文凭,有三大就业方向:(1)毕业生面向大中型水利水电咨询、设计、施工企业就业,从事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国际视野,收入丰厚;(2)经选拔大三赴美国圣马丁大学留学,衔接国外大学2年本科和1年的硕士研究生课程,最短5年取得美国圣马丁大学土木工程本科文凭(教育部认证)和硕士文凭(教育部认证);(3)全过程双语教学,加强英语学习、外教授课,专升本优势大、成功率较高,升学主要在宁波大学、温州大学、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浙江理工大学等。
五、专业教授解答
1、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美国圣马丁大学?
美国圣马丁大学(Saint Martin’s University)成立于1895年,位于美国西北部华盛顿州蕾西市,距离西雅图1小时车程。学校现开设人文科学学院、商业和经济学院、工程学院、教育与心理学院,37个学士专业及6个硕士学位专业,是中国教育部承认学历的海外大学之一。与我校合作的土木工程专业获美国机械与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的认可。学校排名情况如下:
美国华盛顿州工程管理学校排名第二
美国华盛顿州学院综合排名第六
美国中型城市安全指数排名第一
美国圣马丁大学已与上海海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及日本、沙特、印度、德国等国多所高校长期合作、联合培养
2、什么是水利工程中美合作“2+2+1”项目?
水利工程中美合作项目采取“2+2+1”人才培养模式。完成5年学业,可同时取得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水利工程专科文凭+美国圣马丁大学土木工程本科文凭(教育部认证)+土木工程或工程管理硕士文凭(教育部认证)。
2年在国内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学习,主要专业课程由美国圣马丁大学选派教授中美联合授课,英文全过程加强学习;
2年在美国土木工程本科课程学习,留学门槛要求托福71,如托福英语达到79分,即可申请美国圣马丁大学奖学金,全额奖学金可达1.4w美元(约10w元人民币)/每年;
1年美国土木工程或工程管理硕士学习(可选择)。
注:如不选择赴美学习,可三年全在国内完成水利工程专业学习,获得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水利工程专业专科文凭和美国圣马丁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证书。
3、本专业主要有哪些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环节包括认识实习、钢筋混凝土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实训、工程造价实训、国际交流、顶岗实习等。在疫情防控允许的条件下,组织学生赴美国圣马丁大学短期交流访问。
4、本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具备什么特质?
本专业的特点是强化英语应用能力和国际项目管理能力的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宽广的国际视野;拥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
5、如果不想出国留学,本专业的毕业方向有哪些?
英文交流表达能力和国际视野优势明显,毕业后可赴海外大型工程项目,从事国际水利工程技术与项目管理工作,收入丰厚;英语全过程学习和提升,英语成绩优秀,毕业后“专升本”优势明显,可通过国内“专升本”考试继续升学本科。
水利工程(土地整治)
一、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面向国土资源综合治理领域,依托我校龙头专业、国家级骨干专业——水利工程专业开设的特色专业方向。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小型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施工与管理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灌排工程、国土空间规划、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山水林田系统治理维护等水利工程与土地整治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主要课程
专业基础课:工程制图与CAD、工程力学与结构、水利工程概论、建筑材料与检测、工程测量等。
专业核心课程:工程水文与水力计算、工程地质与土工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工程造价与招投标、工程施工与组织、土壤与修复技术、国土空间规划、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水土保持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土地资源管理等。
四、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水利、国土等行业企事业单位,从事水利工程及土地整治工程勘测设计与咨询、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材料检测、工程监理及土地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毕业后可考取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师、注册咨询工程师及注册监理工程师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五、专业教授解答
1、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如何?
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主要去向有:水利工程及土地整治勘测设计单位、质量检测单位、水利施工单位、水利监理单位、乡镇水利及土地资源管理单位等。
2、本专业毕业生升学情况如何?
近年来,本专业学生升学率(含出国)持续保持在30%以上,可考取浙江工业大学、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等省内水利、土木类本科院校专业,达到所在学校的毕业条件后,可取得全日制本科文凭,本科毕业后,还可继续报考研究生。
3、主要有哪些实践教学环节?
本专业的实践环节包括认识实习、测量实习、土地整治设计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
4、本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具有哪些特质?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工程造价、施工管理等技能,能够胜任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小型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土地整治施工及土地资源管理等工作,也可以从事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等相关工作。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
一、专业特色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是我校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全国水利优质专业、省级“双高”专业群建设专业、省级特色专业。本专业师资力量强,教学条件优越,人才培养质量高。本专业与知名企业联合开设综合改革实验班,实行融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项目经理素质的复合型水利水电专业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水利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监测、造价分析及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和项目经理基本素质,能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水利水电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主要课程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造价与招投标、水利工程制图与CAD、BIM应用技术、建筑材料与检测、水工混凝土结构、工程地质与土工技术、水利工程测量、水利工程测量实训、水利工程造价实训、施工组织设计实训、水闸设计实训、土石坝设计实训、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
四、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水利水电行业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就业,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建设、造价、管理等方面工作。毕业后可考取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执业证书。历年来就业率均在98%以上,专升本成功率较高,毕业生供不应求。
五、专业教授解答
1、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如何?
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是学校专业对口率最高的专业之一。主要去向有:施工、监理、工程质量检测、监测、水利水电行业管理、勘察设计、工程咨询等企事业单位。可从事的主要工作有:施工与管理、测量、施工监理、工程质量检测、工程监测、工程管理、工程勘察设计、招投标与造价文件编制等。
2、本专业毕业生升学情况如何?
目前升学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毕业时考取全日制本科院校,达到所在学校的毕业条件后,可取得全日制本科文凭。近5年本专业毕业生通过这种途径的升学率保持在30%以上,高于学校平均水平。本科毕业后,还可继续报考研究生,本专业已有部分学生在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其中1402班的3名学生已考取浙江工业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学校的硕士研究生;另一种是参加我校与合作本科大学举办的函授本科教育,达到毕业条件后,可取得函授本科文凭。
3、报考本专业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本专业学生应具有一定的数学及力学基础,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拥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4、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本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情况如何?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职业素养好、职业技能强、人才质量优。根据第三方权威机构调查,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认可度较高,综合评价位于全省高职院校前茅;本专业毕业生对专业教学的认可度也较高,综合评价位于本校前茅。
5、本专业师资力量如何?
本专业拥有一支国内一流的优秀教师团队,师资力量雄厚,教师总数16名,“双师型”教师占比98%,其中全国水利职教名师2名、全国水利行业专业带头人1名,浙江省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2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名;教授4名,副教授4名,讲师8名, 全部老师都拥有企业工作经历或访问工程师背景,业务扎实,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接轨。
水利水电工程智能管理
一、专业特色
水利水电工程智能管理专业是紧跟浙江水利行业发展新形势,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智能化管理需要开设的专业。是全国优质水利专业、浙江省高职高水平专业群核心专业。是江浙沪两省一市高职院校中唯一开设的水利类智能化管理方向的专业,是浙江省“智慧水利”管理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智慧水利发展需要,掌握扎实的工程科学基础、水利水电工程智能管理学科基本理论和工程技术及技能,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人文素养、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水利水电工程智能化建设和管理能力,能胜任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智慧管理、运行、监测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主要课程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水利工程安全监测与管理、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防汛与抗旱、生态河道建设与管理、无人机应用技术、BIM应用技术、电气智能控制与PLC应用技术、数据库系统导论、水利工程造价、地理信息与遥感、水利工程制图与CAD等。
四、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水利行业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就业。毕业后可通过公开招考在政府部门从事水利管理工作;也可应聘到设计院或咨询公司从事水利工程勘测、设计与咨询;在工程公司从事工程项目管理、智慧工地管理、材料检测及监理;在水利管理企业从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在水利信息化企业从事系统开发与维护。
五、专业教授解答
1、目前水利行业前景怎么样?
水利是一项普惠民生的重要基础性行业,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十四五”期间,浙江水利将继续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坚持补短板、强监管、走前列,构建“浙江水网”,强化“数字赋能”,打造“重要窗口”水利标志性成果,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争创水利现代化先行省。在水利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水利工程智慧管控、智能建造等投资双增长,高素质的水利技术技能型人才持续短缺,水利智能管理型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局面短期难以改变。
2、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如何?
作为浙江省“智慧水利”管理人才的培养基地,近年来,水利水电工程智能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主要去向有:地方政府水利主管部门、工程勘测设计单位、工程咨询公司、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工程检测机构、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工程运维公司、水利信息化开发及维护企业等,留杭工作比例达到80%左右。
3、本专业毕业生升学情况如何?
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升学率(含出国)持续保持在30%以上,可通过专升本考试到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等全日制本科院校学习。达到所在学校的毕业条件后,可取得全日制本科文凭,本科毕业后,还可继续报考研究生。
4、本专业主要课程有哪些?
公共基础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应用文写作、人文素质修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安全教育、党史国史等,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职场礼仪、创业思路、安全技能及办公文笔等综合能力。
专业基础课程: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工程力学、工程水文与水力计算、水利工程制图与CAD、地理信息与遥感、土工技术与建筑材料、无人机应用技术、BIM应用技术等,对水利专业基础内容进行通识培养,形成完善的专业基础构架。
专业核心课程:水利工程安全监测与管理、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防汛与抗旱、生态河道建设与管理、水利工程造价、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水土保持、BIM应用技术、电气智能控制与PLC应用技术、数据库系统导论等,定向进行水利工程设计、智慧管理等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
5、报考本专业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本专业学生应具有较好的文化基础,拥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擅长从事智慧管控、智能建造等信息化工作。
6、本专业毕业后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深入研判新时代治水人才岗位能力培养要素,采用“双主体三交替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即依托1+N校企联盟,构建学校和企业“双主体”学徒制模式,通过三次校企交替教学,将“四大能力平台”课程体系有效融合,在教学阶段落实“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毕业后具备良好的人文职业素养、创新意识、职业操守、跨学科合作交流、项目团队管理、综合办公应用能力,能胜任水利工程初步设计,水土保持、河道整治等项目咨询,智慧施工现场管理,智能化水利管理等方面工作。具备考取国家注册建造师、造价工程师和注册咨询师等执业证书能力。
7、本专业的师资力量如何?
本专业拥有一支优秀教师团队,师资力量雄厚,双师型教师占比100%,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全国水利职教名师2人,全国水利职教新星1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浙江省专业带头人1人,浙江省“五水共治”技术服务团专家3人。
水生态修复技术专业
一、专业特色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保护生态环境是我国的重大战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水生态修复是破解水生态系统问题、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措施,已列入我国“十四五”时期的重点工作。水生态修复技术专业是我校根据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依托水利工程专业群建设完成的水利特色专业,属于水利工程、生态工程、水环境工程交叉领域的新兴专业。本专业实行融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项目经理素质的生态水利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现代水利和生态水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水质指标、生态环境指标、水环境监测及评估、河湖生态修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具备河湖生态调查与评估、生态河道整治、河湖生态修复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水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水生态修复工程施工、水生态修复工程监理、水生态修复工程管理与维护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主要课程
本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有:水生态修复技术、湿地植被生物工程技术、景观造型设计、水环境监测与评价、水处理工程技术、生态河道建设与管理、水土保持、水利工程制图与CAD、水利工程测量、水利工程造价、生态河道建设与管理、生态水利工程施工与管理、工程地质与土工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等。
四、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水利、环保行业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就业。毕业后能在水利、环保事业单位、设计院、施工类企业从事水利、生态环境勘测、设计咨询、建设施工与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毕业后可考取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注册环保工程师等执业证书。根据近几年水生态修复技术的人才需求及调研情况,预计“十四五”期间水生态修复工作将迎来爆发期,对相关技术人才的需求将供不应求。
四、专业教授解答
1、目前水生态修复行业前景怎么样?
我国治水主要矛盾已从人民对除水害兴水利的需求与水利工程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与水利行业监管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建成美丽中国,国家十四五规划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将生态修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当前从“水十条”、海绵城市建设、黑臭水体治理等一系列政策,到快速增加的财政支持都凸显其当前的重要地位。因此,水生态修复行业在今后的十余年将迎来爆发期,目前已造成高素质的水生态修复技术技能型人才急剧短缺。同时,水生态修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长期维持水体的清洁及生态平衡,故水生态修复工程完工后又将带来广阔的运营市场,对相关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将长期持续。
2、主要课程有哪些?
公共基础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应用文写作、人文素质修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安全教育、党史国史等,培养学生人文修养、职场礼仪、创业思路、安全技能及办公文笔等综合能力。
专业基础课程:水利工程概论、工程地质与土工技术、工程水文与水力计算、水利工程制图与CAD、水利工程测量、建筑材料与检测、BIM应用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等,对水利专业基础内容进行通识培养,形成完善的专业基础构架。
专业核心课程:水环境监测与评价、水生态修复技术、湿地植被生物工程技术、生态河道建设与管理、水土保持、水利工程造价、生态水利工程施工与管理、生态河道建设与管理等,以项目为导向,理实一体化教学,进行水生态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岗位工作核心技能的培养。
3、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如何?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就业于地方政府水利或环境主管部门、工程勘测设计单位、生态修复施工单位、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工程检测机构等。随着国家政策及财政对水生态修复工作的支持,水生态修复公司如雨后春笋一样遍地开花,很多国企大公司也在陆续成立水生态修复分公司或下属部门,对水生态修复相关人才的需求将迎来爆发期,因此水生态修复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去向将非常广泛。
4、本专业毕业生升学情况如何?
目前升学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毕业时考取全日制本科院校(可考取浙江工业大学、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等省内水利、环境类本科院校专业),达到所在学校的毕业条件后,可取得全日制本科文凭。近5年毕业生通过这种途径的升学率保持在30%以上;另一种是参加我校与合作本科大学举办的函授本科教育,达到毕业条件后,可取得函授本科文凭。
5、毕业后学生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毕业后本专业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职业素养、创新创业思维、跨学科交流合作、项目团队管理、综合办公应用能力,能胜任河湖水生态修复、水质监测与评价、水土保持、河道整治等生态水利工程项目咨询,现代化施工现场管理,基层水利管理等方面工作。具备考取国家注册咨询师、环保工程师等执业证书能力。
6、本专业师资力量如何?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有正高职称教师6人,二级教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博士7人,全国水利职教名师2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省部级教坛新秀4人,浙江省“151人才”2人,省水利厅“325拔尖人才”2人,水利部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浙江省专业带头人1人,浙江省“五水共治”技术服务团专家2人。
工程测量技术
一、专业特色
对接长三角土木施工测量与浙江测绘地理信息产业,拥有完善的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依托互联网,融合云计算、大数据、AI和物联网等先进科学技术,建有先进的测绘地理信息实训基地,可提供无人机操控培训、无人机驾驶考证等社会服务。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注重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能胜任测绘地理信息和土木工程施工专业相关领域的项目策划与管理、设计与施工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主要课程
测绘工程AutoCAD、控制测量(GNSS)技术、数字测图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工程、工程施工测量技术、变形监测技术、土木工程施工、无人机应用、BIM应用等。
四、就业方向
毕业生面向测绘地理信息、交通水利、城镇规划、市政房产、土地管理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就业,从事工程测量、地理信息数据生产、工程施工测量等技术应用与管理工作。毕业后可考取国家注册测绘师、注册建造师等证书。近年来,毕业生升学率保持在20%左右,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就业后薪酬较高,毕业生供不应求。
四、专业教授解答
1、本专业毕业生去向如何?
近几年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且是学院专业对口率最高的专业之一,学生就业很少偏离该行业。主要去向有:工程勘测设计单位、测绘地理信息单位、工程监测单位、建筑施工企业、路桥施工企业、项目策划及咨询机构、工程质量检测监督部门、土地、房产、交通、水利工程管理部门、政府职能部门等。可从事的主要工作:控制(GNSS)测量、工程测量、数字测图、无人机飞行与测绘、地图绘制、地理信息应用、不动产测量、施工管理、工程项目社会监督(工程监理)、土地与房产管理(政府职能部门)等工作。
2、升学情况如何?
目前升学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毕业时考取全日制本科院校,达到所在学校的毕业条件后,可取得全日制本科文凭。近5年本专业毕业生通过这种途径的升学率保持在30%以上,高于学校平均水平。例如测量1701班有7名学生已考取本科院校。本科毕业后,还可继续报考研究生;另一种是参加我校与合作本科大学举办的函授本科教育,达到毕业条件后,可取得函授本科文凭。
3、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具备什么特质?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具备良好的人文职业素养、创新创业思维、跨学科交流合作、项目团队管理、综合办公应用能力,能胜任无人机飞行操控、GNSS(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应用、全站仪等数字设备采集与处理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能进行现代化施工现场管理,土地与房产管理等方面工作。具备考取国家民航局认定的“无人机驾驶员合格证”等执业证书能力。
4、本专业主要有哪些实践环节?
本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有:认识实习、测量基础综合实训、计算机应用综合实训、控制测量(GNSS)综合实训、数字测图综合实训、工程施工测量综合实训、无人机拆装及驾驶等各类课程操作以及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5、本专业的师资力量如何?
本专业拥有一支国内一流的优秀教师团队,师资力量雄厚,教师总数16名,“双师型”教师占比98%,其中全国水利职教名师1名、全国水利行业专业带头人1名,浙江省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2名;教授4名,副教授4名,讲师6名,本专业教师均拥有企业工作经历或访问工程师背景,业务扎实,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接轨。